2020年1月7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AMA》发表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公众智慧健康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团队研究成果,题为“Trends i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 in China, 2008-2018” (Research Letter)。
剖宫产作为医学技术手段,在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超过医学需求的过度应用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可能还影响母婴健康。2017年刘建蒙团队在JAMA发表学术论文,阐释了中国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地域分布特征,指出我国面临剖宫产率过高与过低并存的双重挑战。新发文章延续这一主题做了拓展研究。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大陆省份相关分娩资料,发现全国剖宫产率由2008年28.8%升至2018年36.7%。研究采用Joinpoint回归等方法,进一步揭示研究期间剖宫产率“先升后稳、稳后又升”:2012年之前剖宫产率年均上升4.6%,2012至2016年大体平稳,2016年之后年均上升3.5%。研究发现,特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地区变化趋势迥异:特大城市剖宫产率年均降低2.1%,一般城市维持平稳,农村地区年均上升2.9%。研究还发现,特大城市和农村地区剖宫产率差距由2008年的25.1个百分点缩小至2018年的9.6个百分点,缩小幅度超过60%。文章也分析了不同阶段剖宫产率差异化走势的可能原因。2012至2016年剖宫产率在经历了之前的上升后趋于稳定,可能与政府系列控制非医学必要剖宫产的相关举措有关,如2014-2016年开展爱婴医院复核将控制非医学原因剖宫产纳入复核指标。2016年以后剖宫产率再次小幅上升可能与农村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改善、爱婴医院复核工作结束以及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既往有剖宫产史的高龄产妇增加有关。文章为把握我国剖宫产现状、研判未来形势提供了全面详实的科学数据,对国家完善相关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8-2018年中国剖宫产率趋势
2008-2018年按地区划分的中国剖宫产率趋势
刘建蒙团队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妇幼健康大数据及人群队列研究,揭示中国分娩方式演变历程及剖宫产对子代健康的近远期影响。2013年在《JAMA》发表通讯,提出剖宫产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2015年在《BMJ》发文(Analysis),指出制定剖宫产临床指南时需考虑其对子代健康的潜在影响;2017年在《JAMA》发表长篇研究论文,系统阐释了中国剖宫产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域分布特征;2019年在《BMJ》发表长篇研究论文,揭示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变化特征。此外,刘建蒙团队也在《Am J Clin Nutr》、《Int J Obes》、《BJOG》、《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发表了系列与剖宫产相关的研究成果。